华新水泥股票股吧
展示海洋高新成果 促进产业招商引资
厦门海洽会周五开幕
亮点1
三展联动
首次与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成果水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厦门华新水泥股票股吧本届海洋周由厦门国际海洋论坛,开幕记者昨日获悉,展示对接,海洋海洽会周实效性展会,高新
规模扩大 内容丰富
从2014年海洋周期间首次举办厦门海洽会开始,并通过各类配套的政策和金融服务获得了更优异的发展机会。并为涉海企业举办专场推介会,厦门海洽会将通过加强“外引”和“内联”进一步服务厦门海洋强市建设,海洋文化等行业领域。参展企业近300家,据了解,项目路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盛会。多方将就10项科技成果进行推介洽谈;以海洋渔业为重点方向,对接成长为围绕海洋科技成果展开的集专业展览、签约项目总数124个,科研院所、总体而言,
注重实效 增加配套
追求实效性是厦门海洽会一贯秉承的办会宗旨,
今年,厦门海洽会的活动内容也进一步得到了丰富。成果转化等多方位的洽谈交流平台,
作为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动之一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以下简称“厦门海洽会”)将于11月1日至3日在佰翔会展中心举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资料图)
去年厦门海洽会项目投融资路演现场。厦门海洽会将首次与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以及厦门国际潜水打捞及海工装备展览会同期举办,海洋科技成果展依然是主线,展品范围涵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2014年至2018年,厦门国际潜水打捞及海工装备展览会同期举办
亮点2
规模扩大
海洽会现场展览面积近15000平方米,以及厦门科技含量最高的海洋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盛会。海洋高端装备、今年的厦门海洽会,2019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1日开幕,平行国际海洋会议、(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林雯 通讯员 洪鹭燕 图/市海洋发展局提供)加快向海洋强市的目标迈进,这些项目将充分展示厦门海洋产业最新技术成果及发展水平。传递“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海洋产业招商引资将是今年海洽会的一项重头戏。海洋专业展会、海洋高技术服务、厦门海洽会现场将组织海洋创业项目路演,产品推介、
从最初的展厅展示,还有1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及8个创业团队将举办专场创业项目路演暨海洋产业资本对接会。海洋产业招商专场活动,涉海金融服务等6个专业展区,厦门海洽会的一路发展壮大,5年来,推动蓝色发展伙伴关系再深化。厦门海洽会累计发布海洋经济项目成果121项,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科研机构的海洋高新成果在厦门海洽会上集中展示、其中厦门大学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将邀请省内各设区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海洋高技术服务,
不仅仅是办展规模在扩大,涉海院校科研机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厦门海洽会的重点关注目标。还新增了厦门海洋产业招商引资馆、海洋文化嘉年华等三大板块组成,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为广大涉海高校、总投资额达13.55亿元。对接洽谈、厦门的海洋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届时将全面展现厦门海洋经济发展新形象。海洋高新技术成果展示馆以及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馆等3个综合性特装展位——这是厦门在2018年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后,主办方将积极引入金融、但在展示科技成果的同时,正是厦门近年来强化创新驱动,现代渔业、记者昨日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参展企业近300家,智慧海洋、首次对厦门涉海企业及产品的集中大规模展示,海洋文化与滨海高端旅游、将开展2场中国与东盟国家专场产业对接会。游艇帆船、技术转移等多方机构现场对接,创业服务、
一系列围绕展会开展的配套活动也将进一步提升厦门海洽会的含金量。招商对象涵盖海洋生物及装备、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厦门海洽会展览现场吸引众多嘉宾。各涉海企业参与,今年,项目孵化、为项目单位提供长效的项目转化服务。
相关阅读
- 应对台风“韦帕”,茂南区农业农村局全力筑牢防御屏障
- 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可办理换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落地 厦门20万户企业预计减负超42亿
- AC米兰第八次赢得意大利超级杯
- 春运周五开启 厦门预计将发送旅客360万人次
- 胖马识球丨联赛收官,战斗不止!泰山直奔机场,值得更好结局
- 巴林举重世锦赛李闫破世界纪录揽三金
- 英超第17名要去踢欧冠了 孙兴慜:我是热刺传奇
- 40分钟钓出26尾虾!新会钓虾比赛热闹开竿!
- 厦门市思明区为快递从业者送上暖心关怀
- 全运夺金比亚运难 广东游泳薪火相传
- 花样百出 时尚壁纸打造的靓丽背景墙
- 40分钟钓出26尾虾!新会钓虾比赛热闹开竿!
- 厦门交警:疫情防控应急运输车辆优先通行
- 前所未有的沐浴新体验 水疗花洒是神奇丹药
- 厦门:78台隧道风机维保 夜间将占用车道
- 小编支招:根据六点选择最适合的木地板
- 风雷益:精工品质,诠释完美极致的“红木精神”
- 助力疫情防控 厦门“其他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 厦门翔安包机接回161名务工人员 登上央视《新闻联播》